援疆“钉子户”李世英,好是红柳留人心 不辞长做戍边人

   2020-01-29 中国科学报3233
核心提示:1月的新疆石河子空气澄澈干冽,时不时飘起的雪花加快了人们的脚步。忙完一天工作,来自辽宁大连的援疆人员聚到一起,开始与下一批援疆人员交接工作。“新疆怎么

1月的新疆石河子空气澄澈干冽,时不时飘起的雪花加快了人们的脚步。忙完一天工作,来自辽宁大连的援疆人员聚到一起,开始与下一批援疆人员交接工作。

“新疆怎么样啊?”新来的援疆人员问道。

有人马上回答:“李世英好有发言权,他都来新疆9年了。”

坐在一旁的李世英摆摆手默不作声。李世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高级工程师。2011年,46岁的李世英作为大连市第一批援疆干部,来到石河子市,在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业集团)挂职担任总工程师。

这一待就是9年,技术人员援疆的期限是一年半,这期间李世英5次申请延期,人称援疆“钉子户”。2019年年末,跟往常一样,他提交了第6份《本人继续援疆申请书》。

援疆“钉子户”

为何6次申请继续援疆?这里究竟有什么令他牵挂不舍?

“搞化工不是个简单活,项目牵涉多方、工程建设工期长。每次援疆到期几乎都面临一样的情况,手头工作都没做完,并且是正需要人手的时候。我就想继续把这个项目做好、做完美、做成功。”李世英告诉《中国科学报》。

李世英所在的天业集团是国内氯碱化工行业的领军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中国制造业500强、拥有15000名员工。天业集团也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刚到天业集团时,正值企业的转型期,找到一条产业创新之路的重担落到李世英肩头。

在深入调研论证后,李世英提出了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建议,并催生出天业集团第一个科技前沿项目——利用电石尾气生产乙二醇。“一定要用电石尾气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乙二醇,以填补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也是天业集团坚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好有力的证明。”李世英暗下决心。

当时,这一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尚无经验可循, 李世英率队攻关,马不停蹄地在各个城市奔波,寻求合作。有一段时间,看着工作没有进展,李世英心急如焚,着急上火引发的牙疼让他整宿睡不着。

科技攻关困难重重,一套设计方案实施失败后,李世英和团队立即再设计一套方案。一次次失败,一步步总结,一点点积累技术创新经验。

抱着屡败屡战的决心和人定胜天的信心,团队终于成功打通全工艺流程,摸索出好佳生产方案。用时一年半,天业集团完成了世界首套电石炉气深度净化制乙二醇项目,并于2013年初推动5万吨电石尾气制乙二醇项目顺利投产。

这一仗打得漂亮,但大连技术人员的援疆期限是一年半,这也让李世英错过归期。

然而,这样的“仗”一个接一个,像戈壁上的红柳一样留住了李世英——他的归期也遥遥无期。

“很多年轻毕业生不愿意来新疆,李世英一待9年,并干出了一番成绩,他不仅是援疆‘钉子户’,也是天业的一面旗帜,鼓舞着年轻人的士气。”天业集团董事长宋晓玲说。

“坑人”的李世英

“李世英太‘坑人’了,总是先斩后奏,连蒙带哄,我已经习惯了。”李世英的妻子王燕说。

2010年,国家要求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大连市对口援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领导找到李世英,说对口援疆需要一名懂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他去。李世英回家征求王燕的意见,王燕有些迟疑,这时候,李世英宽慰妻子:“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了,到那儿我也能发挥我的特长。”

“我是个凡事不挂心、不操心的人,自从李世英走后,我就像重新活了一回,凡事亲力亲为。”王燕说。

结婚三十载,1/3的时间分隔两地,王燕说她这些年被磨得没了脾气,“只是希望他注意身体,不要喝生水。他的结石很严重,胆上都长满了,肾结石也有了,手术一再延期。而他总能找到理由,说手术后恢复也需要一两个月,项目等不了”。

王燕担心的还有不少:“住采光不好的一楼,大冬天穿单裤单鞋,喝生水,衣服晾在餐桌上……就为了图方便、省时间。”

这期间李世英缺席了家庭、亏待了身体,还耽误了自己在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涯。

“李世英将近乎全部精力投入到天业集团的工作中,也一连5次耽误了他的职称评定。”王燕说。

直到2019年,李世英获评全国“好美支边人”后,他的事迹才为全所知晓。在职称评审中,李世英高票通过,终于评上了高级职称。

时间是公平的,将近乎所有精力投入到援疆工作的李世英硕果累累,通过牵线搭桥推动天业集团和大连化物所共同建立了联合催化中心;帮助天业集团与荷兰阿克公司、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开启技术合作;推动华东理工大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为天业集团培养了82名工程硕士研究生……

“宁愿生命透支,不能让使命欠账。”李世英说,“大连化物所的好新技术、好新成果已经成功地引入到新疆、引入到天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我的使命。”

自从丈夫援疆后,王燕每年都来一趟新疆,至今已9年。“这9年新疆变化太大了,有些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再来都认不出了,这样一想,李世英做的确实是有意义的事。”王燕说。

“来边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国”

石河子冬天雪多,飞机经常落不下来。但石河子有种魔力,一般人不愿意来,来的人又舍不得走。李世英和援友们就是如此。

“来新疆的时候我女儿刚出生,现在两岁了,不知道回去还认不认识我。”

“来援疆谁都有顾不上的时候,儿子高考我缺席了。”

“母亲在ICU抢救了十几个小时,我没赶到身边。”

为什么不回去?如果可以还会选择来吗?

援友们没有半刻迟疑:“来,新疆需要我们。”

李世英则说:“我感恩这次经历,来边疆,我才更深刻地知道什么是祖国。也是在这片热土,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石河子是一座年轻的城,新中国1949年成立后,带着三五九旅创造南泥湾的王震将军入疆,担负起垦荒戍边的双重任务,誓把石河子变成第二个南泥湾,石河子由此建城。

昔日在战场保家卫国的军队变成了搞大生产的兵团,李世英常常感慨军队入疆并世世代代扎根大漠的那段历史。

新时代,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从2010年到现在,全国19个援疆省市先后选派干部近9万人次踏上新疆。他们成为助推新疆事业全面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仅2019年,19个对口援疆省市就实施援疆项目1935个。

李世英总说,在茫茫的人海里,他是微不足道的一个。

2017年,远离家人的李世英多了一个亲戚,他与石河子当地中学生努尔曼古丽结成“亲戚”,关心努尔曼古丽的生活和学习,给她过生日,为她买新衣服和学习用品,给她讲民族团结的故事……努尔曼古丽一见到他,就亲切地叫他“汉族爸爸”。

李世英宿舍里为数不多的几个“摆件”基本都是这个女儿亲手做的,李世英逢人就提自己有个聪明乖巧的女儿。“你看这是我女儿给我做的贺卡”“你看这是我女儿送我的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你看这是我女儿编的笔筒”……

大连到石河子,蔚蓝到深黄,数千个日夜里,李世英这样的援疆人远离了家人、朋友、同事,将近乎全部的精力投入新疆建设中,他们像红柳一样守卫着祖国,在这里结下了亲戚、结交了援友、培养了学生,拥有了第二故乡。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01-22 第1版 要闻)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日常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日常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