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着眼推动建强“三农”战略后院,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打赢村集体增收入、农民增收益,到2020年底全部消除薄弱村的“双增一消”攻坚战。
聚焦头雁引领,做好干部配备“加法”。积极推动干部配备向“三农”工作倾斜,2019年初以来,先后选拔3名经验丰富、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担任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扶贫办正副职,选派16名干部到县乡两级政府班子挂职锻炼,选拔41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担任党政正职,选派548名市直部门干部到乡村工作。同时,联合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党委,从市农村信用社所属5家县级行社选派191名优秀信贷员到全市25个贫困村、16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担任金融助理,开展为期2年的金融服务,将累计为实施强农、惠农、富农项目提供5亿元贷款。调整撤换不合格、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103人,有效激活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池活水”。
聚焦精准制导,做好制约发展“减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先后在北镇、义县组织召开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率先推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竞争立项工作,采取逐级申报、竞争立项、实地勘验、综合打分等办法,实行村党组织和带头人不过硬“一票否决”,较好地解决了160个“扶持村”整体效益不高问题。义县前杨镇沙河子村第一书记成功引入上海梵深集团投资1.8亿元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按照“飞地政策”落地第一书记产业园,实现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多元,实现选派干部“飞地经济”项目“零”突破。
聚焦严管厚爱,做好激励担当“乘法”。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抓基层党建项目,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包扶1个薄弱村,3年内未摘掉薄弱帽子的,进行组织调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约谈村级集体经济排名靠后的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责令限期整改。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绩效奖励报酬、报酬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增收额度比例挂钩、职业化管理等制度;每两年组织全市2500多名正职村(社区)干部免费体检;及时正向激励,先后提拔副县级领导干部11人、科级干部137人,调整到重要岗位62人;2名选派干部被评为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0人被评为锦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被评为“锦州好人”,6人被选树为全市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聚焦改革创新,做好破解难题“除法”。市委书记亲自带队,率领县、乡、村三级干部赴六盘水市学习考察“三变”经验,进一步打开思想“天窗”;举办6期农村“三变”改革专题培训班,邀请六盘水市“三变”办副主任巡回授课、现场答疑,2700多人参加培训;编印《农村“三变”改革指导手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2万余册,保证县乡村干部人手一册。目前,全市已探索形成了“三变+资源开发型”“三变+乡村旅游型”“三变+土地流转型”等9种成功模式,新成立经济合作社113个、新上“三变”改革项目197个,全市529个行政村、59万农民参与“三变”改革,整体收入近3亿元。
(锦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供稿)
(编辑: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