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当村官儿,这个看似土气又略显卑微的官职,并不为大家了解和重视。实际上,它却是好帖近百姓生活的“父母官”,百姓的衣食住行,少不了它的关心爱护;百姓的邻里纠纷,少不了它的从中调节。故事的主人公张晶就是一位村官,14年前,张晶巾帼不让须眉,一个弱女子信心满满,只身走马上任来到了大连高新区凌水街道大山村任职党委书记。到了这里,张晶不为别的,她只有一个心思,就是让村里的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
群众的事无小事
在张书记的眼里,群众的事都没有小事,而在群众眼里,村里谁家有了难事,张书记总能知道。86岁的曹春香胳膊被三轮车撞坏了,张晶自掏腰包为老人送去营养品,让老人安心静养;外来务工人员老胡的房子因电线短路被烧得片瓦不留,她让工作人员送去毛毯、衣物等生活用品;连雨季节屹馨街19号楼地下室不明原因渗水,她一面协调相关部门及时修补渗漏点,一面派人买来12台水泵,以解11个住户的燃眉之急;旧区改造挖坏了自来水管,一千余户居民吃水成了难题,她带领村班子成员冒着严寒到现场指挥抢修。张晶总是把困难化解在基层,把满意留在基层。
张晶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近期要做的各项工作,以及她的工作心得。14年下来,张晶用几十个本子记录了大山村的发展变化,记录了大山村人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和百姓摸爬滚打时间长了,张晶渐渐发现,现在的老百姓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衣食无忧的他们更加渴望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和追求。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都不爱闲在家里,想出来散散步,跳跳舞,苦于无处可去,觉得“老来无趣”。“百姓是衣食父母,我们是孝顺儿女,有钱要舍得花在爹妈身上”,张晶下定决心,要带领村党委班子,投资文体设施建设,拉起自己村的文化队伍。
从2004年起,大山村投入巨资在文化惠民工程上,修起了室外健身广场,扩建了大山文化广场,老百姓锻炼散心的地方就有了着落;升级了大山文化中心,里面的舞蹈室、运动室、亲子教育室等都免费对外开放,有点艺术特长的老百姓在这里都可以尽情施展;社区还整合了文化资源,建起了如四大海、太极队、模特队、军鼓乐队等16支特色文化队伍,这些队伍在国家、省、市各级比赛中屡获金奖,四大海更是走进了央视演播大厅。
2013年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验收中,大山村的文化建设得到高度评价,居民享受了大山村的文化“红利”,精气神儿变得更足了。
设施齐备的健身广场让百姓有了锻炼休闲的去处
村民享有福利和政策补助
腿脚利落的80岁刘天珍老人和老伴李吉香这几年没少跟村里出去旅游,去山东登泰山,到上海看世博会、到洛阳看牡丹……而所有的行程,都是村里给安排妥当的。刘天珍说,儿女做到的,张书记帮着想着了,儿女没有做到的,张书记也为我们想到了,“谁成想我们这么大年纪,村里给安排出去游山玩水?”
生活在大山村的人是无忧的,在这里,村民福利待遇和政策补助标准是张晶在参考居民意见的基础上,与班子成员一道规范起来的,不但每年退休老人有机会外出旅游,逢年过节都有福利,降温费、医疗门诊、取暖费也做到了和城镇职工对接,洗理费、年终工龄补贴、住院报销与城镇职工同步,重病探视、丧葬费、生日礼金制度等特殊补助,也都在为民谋利的名单上。2005年以来,大山村为退休老人和在职职工福利支出近亿元,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大山村如今已成为“大连市文明村”、“大连市平安标兵村”、“大连市首批农村体育特色村”。张晶她用一个女性柔弱的双肩,挑起了改变大山村命运的重担,虽然一路上有着很多心酸和困苦,但是张晶从不抱怨,她说,只有在这个岗位上,才能深刻体会到一个基层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只要是为百姓做些事情,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实习编辑: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