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王瑞,“村不富,人不撤”

   2019-04-17 4140
核心提示:在4年前,这里还是乡镇基层干部好头痛的村子,以“好小、好穷、好乱”而远近闻名。如今,陡岭村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平整的柏油马路、清洁的河渠、修葺一新的文化

4年前,这里还是乡镇基层干部好头痛的村子,以“好小、好穷、好乱”而远近闻名。如今,陡岭村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平整的柏油马路、清洁的河渠、修葺一新的文化广场、利润丰厚的林下经济园……无不展现着蓬勃活力。对于村子的蜕变,村民们认为省财政厅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瑞功劳好大,纷纷夸赞“我们王书记”有魄力、干实事。

201487日,是王瑞入驻陡岭村的第一天,好初的印象他至今记忆深刻:全村71户人家有18户贫困户,有的贫困户家里还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样子。

在机关从事农村综合改革研究多年的王瑞,下定决心要把陡岭村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验田,“村不富,人不撤”。于是他连续3年放弃回城机会,甚至许下诺言:健康没问题,在村里干十年都愿意。

王瑞很想弄明白陡岭村的穷根子在哪?但起初村民对工作队持怀疑和排斥态度,王瑞和工作队在村里租民房住了下来,平日到田间地头帮群众做农活,争取资金重修村路,整治河渠,为贫困户翻建危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真抓实干,村民们看在眼里,渐渐敞开了和扶贫工作队沟通的大门。

村民刘兆吉因未分配到林地补偿款,一直对村里有怨气,而且脾气较倔强。王瑞一连在老刘家住了4天,终于帮老刘打开了心结。如今,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刘兆吉不仅靠种植山野菜、养蜜蜂过上了好日子,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村组织涣散、土地资源限制、种植结构单一、教育落后,在深入调查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王瑞找到了陡岭村治理和发展的方向。

2016年,在村党支部和扶贫工作队的引领下,村里相继成立了3个合作社,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产业;翻建小学,引导并对接优秀教育资源进村,让村里的孩子学习生活更自信……

在陡岭村,王瑞坚守着这样的扶贫理念:坚持包容、引导、典型原则,加强村班子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持之以恒加强教育、量力而行提高保障,坚定不移壮大村集体经济。

“未来,我们要把陡岭村建成现代文明的乡村养老公园。”王瑞说,“这是十年扶贫规划,我们有信心和村民们共同奋斗,实现这一目标。”

【点评】

从城市到农村,不只是时空和角色的简单转换,王瑞深知身上的责任,带领贫困村成功脱贫,带领村民齐心谋发展。

农村扶贫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王瑞情系陡岭村,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在赢得村民口碑的同时,也为真扶贫树立了典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企业大数据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