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起源于外国。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铸造。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的民众对银元的重视,也算是一种早期的拜金主义吧。近百年来,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那我们中国银元的起源是什么时候呢?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到了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但那时称之为“银饼”。
其实,真正的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运沙船厂,需要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当时规定每一枚银饼值白银5钱。这种银饼目前在市面上还能见到,均为清朝咸丰六年所铸。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于是,各省纷起效尤。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外国银元的入侵,多次奏请自铸银元,1888年(光绪十四年)获准建厂,即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进口造币机器,聘请外国设计师进行设计。1889年至1890年,在广州建立了官方的造币厂,铸造出第一批光绪元宝,名称为《七三反版机制银元》,开创了中国机制币制造的先河。
从1890年开始,广东省造币厂直接从西方进口先进的造币机器,先后铸造了“七三反版”和“七二反版”两种银元。但是“七三反版”因为多出一分银,有利可图,大部分均遭回炉并被改成“七二反版”,如此一来,此币未得到广泛流通,现今存世量稀少。而“七二反版”的正面“光绪元宝”四字的四周雕刻满英文,有隐含大清被列强瓜分之意,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没有得到正式流通,现今也只存有样币。
直到1891年,广东省造币厂铸造出了后来常见的“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银元,这样,就为后期各省造币厂铸造银元提供了一个标准版式。
机制银元的种类版别很多,但其中有几种铸量不多或仅有样币而身价百倍。如陕西、湖南银币、吉林、广东、北洋一两银元,户部光绪元宝,江南半圆,宣统三年短须龙,广东寿字币等等,这些存世稀少的银币都是收藏家追求的目标,其价格也高不可攀。如一九九一年在美国加州拍卖会上,“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一两”,以16万美元成交、1997年上海首届银币铜元拍卖会“户部光绪元宝一两”,20万成交,“大清长须龙”17万成交,“民国十五年张作霖纪念币”40万成交。 以及极为罕见的民国十六年张作霖五十元金币。017年7月17日更是以790万元人民币落槌,908.5万元成交,创造中国金币拍卖新纪录。张作霖像系列硬币,属民国人像币章中的大珍,在历年拍卖中皆有高价创出,向来为金银币藏家所珍视。2012年,此币第一次出现就斩获410万港币的高价,此枚金币以黄金胚饼打制,直径2.8厘米,金币正面有张作霖戎装像,背面是龙凤图案,背面底部刻有“伍拾圆” ,上部刻“中华民国十六年”字样。正面人像右方有三粒币模不规则所形成之“痱子”,另右脸颊上有微小刮痕,八字胡及外围反面十点方向有若干金属色斑。放大后可见到正反两面背景部分有若干铸造模具所产生之纵向抛光线。可用于判辨真伪。金币表面光亮、反差明显,图案深打,雕工精美,边缘线状纹路清晰,堪称中国近代币的杰作。
如今市场上又兴起了收藏大清银币,这其中关注度比较大的就是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见左图)和行情。而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其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是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据了解,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有不同版式,其中大清银币长须龙、大清银币短须龙、大清银币大尾龙等比较稀少,也是好具收藏与投资价值的。
为广大藏友鉴定宝物),另外伯得富定期出版专有刊物《伯得富通讯》为广大藏友提供的藏品资讯与
行业资讯,伯得富现拥有自己的藏品展示展厅,为客户提供展览服务,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为
藏品提供更好的交流交易平台。
公司详情
公司名称: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座机:0592-2036605
24小时热线:18649660553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589号(银聚祥邸
伯得富现拥有自己的藏品展示展厅,为客户提供展览服务,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古董鉴定,评估,拍卖,展览,交易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