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因地属古耀州得名,也叫铜川窑。北宋耀州窑青瓷的胎子是灰白色,较薄,很坚密;釉
子细密,光润,青中闪黄或略闪黄,类似北宋时期的龙泉窑。主要装饰方法是刻花、划花、印花、堆塑等。常见
纹饰有:缠枝牡丹、缠枝莲、缠枝菊、把莲(一把、两把、三把的都有,有的还印上 '三把莲 '等文宇)、菊瓣、
梅花、松树、鹊竹、水草、忍冬、龙纹、凤纹、狮、虎、鹿、犀牛、蛾、飞鹤、游鸭、鸳鸯戏莲、莲池游鱼、水
波游鱼、仙人骑鹤、飞天、弥勒佛、婴戏等。边饰主要是莲瓣纹、回纹,也有堆贴雕塑龙、兽、力士、猴、荷叶
、人物等。
据《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载,耀州窑瓷器的烧造好早始于晋。考古开掘证明,唐代耀州窑,已开端
成为具有必定规划的大型瓷窑。到北宋时,耀州窑又得到了更大的开展,烧制出了适当精美的青釉瓷,到达耀州
窑鼎盛时期。在有些方面,耀州窑乃至超过了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瓷器。究其原因,首要是因为
它广汲各窑之长,并具有极为便当的水陆交通、足够的燃料以及优质的瓷土等优胜条件
壹般來講,宋代早期耀州窯瓷器的裝飾以刻花為主,紋飾較為簡單,線條寬粗,題材以蓮瓣、牡丹、菊花紋等較
為常見。花紋局部不加任何裝飾,圖案簡樸。紋飾大部分裝飾於器物的外壁。
中期耀州窯的刻花進入了成熟階段,無論是裝飾技法還是題材,均較早期有了明顯的提高。不僅紋飾由早期的外
壁轉向內壁,紋飾結構較早期復雜,而且在紋飾中刻劃並用,使圖案的立體效果進壹步加強。
刻花技術的成熟,使耀州窯的陶瓷印花工藝也得到迅速發展並逐漸成熟,並成為宋金兩代廣為流行的裝飾。紋飾
中植物類以折枝牡丹、交枝牡丹、纏枝牡丹、交枝菊、纏枝菊花、蓮花、水波花草、水藻、纏枝忍冬、花葉紋為
主。動物紋中有雙鴨蓮花、水波三魚、龍、鳳紋等。紋飾中的植物動物紋均模擬自然,處於寫生與圖案之間。
耀州窑的釉色呈多样化,好佳的是青釉,青中微黄色。其他釉色有青绿、油绿、黄绿等色。青釉光润肥厚,清澈
纯净。其胎釉结合较好,釉面往往有细小的开片及细小的桔皮纹。由于釉汁较为粘稠,绝无流釉现象发生,在某
些器物上甚至会有上部釉层比下部釉层还厚的现象。虽然耀州窑器物釉色多变,有的稍绿、有的稍黄,但不论釉
色深浅都含有黄的成分,否则便不是耀州窑的器物,或是后仿的器物,年代越晚闪黄的程度越大,这是鉴定耀州
窑及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宋代耀瓷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而且多留有二次修坯的痕迹。其工艺过程为第一
次修坯时底足留的较宽,随后施釉。釉干后对器足再次修整,烧成后在底足部位留有明显的加施修削痕迹,又演
变出鸡心底,圈足亦变为矮小圈足.宋代粗州瓷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真宗乾兴元年(1022年)以前,
器底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多简单。由于初将烧柴窑炉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与五代和宋
代中期以后比,普追发暗。中期为仁宗至神宗时期(1023一1085年),是耀州窑的鼎盛时期,器胎因淘洗和炼制
精细,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器物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为哲宗
时期(1086一1127年)以后,盛行斗笠状小碗,以器物底足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盛行印花器。
除了帮助藏家达成交易外,还不定期举办展览会、鉴宝活动(邀请知名鉴定专家莅临伯得富现场
为广大藏友鉴定宝物),另外伯得富定期出版专有刊物《伯得富通讯》为广大藏友提供的藏品资讯与
行业资讯,伯得富现拥有自己的藏品展示展厅,为客户提供展览服务,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为
藏品提供更好的交流交易平台。
公司详情
公司名称: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座机:0592-2036605
24小时热线:18649660553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589号(银聚祥邸
伯得富现拥有自己的藏品展示展厅,为客户提供展览服务,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古董鉴定,评估,拍
卖,展览,交易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