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于社会,双和防雷始终追求企业价值好大化,而不是利润好大化,我们用心制造加工好产品,让更多的人选择双和品牌,让社会为双和防雷而感到自豪!铜包钢扁钢40*4 铜包钢扁钢50*5 铜包钢扁钢60*6厂家批发,多种规格型号均可定制,双和防雷全国服务热线:157-2048-5781.
【铜包钢扁钢】
铜包钢扁钢采用冷轧热拉工艺制造加工,克服了电镀法和套管包覆法存在的结合力差等缺陷,于铜包钢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外层包覆的铜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所以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接地装置中。现我国有关标准中都规定接地导体均可采用铜包钢复合材料。铜包钢复合材料替代型钢或镀锌角钢作接地导体,已日益被各设计院和工程施工单位接接受、采用、重视和普及。??
【铜包钢扁钢特点及技术优势】
1、制造工艺独特:采用冷轧热拔制造加工工艺,实现铜与钢之间冶金熔接。可像拉拔单一金属一样任意拉拔,不出现脱节、翘皮、开裂现象。??
2、防腐蚀性优越:复合介面采用高温熔接,无残留物,结合面不会出现腐蚀现象;表面铜层较厚(平均厚度大于0.3mm)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大于30年),减轻检修劳动强度。??
3、电气性能更佳:表层紫铜材料优良的导电特性,使其自身电阻值远低于常规材料。??
4、广泛安全可靠:该产品适用于不同土壤湿度、温度、PH值及电阻率变化条件下的接地建造。??
5、连接安全可靠:使用专用连接管或采用热熔焊接,接头牢固、稳定性好。
6、安装方便快捷:配件齐全、安装便捷,可有效地提高施工速度。??
7、提高接地深度:特殊的连接传动方式,可深入地下35米,以满足特殊场合低阻值要求。??
8、建造成本低:对比传统上采用纯铜接地棒、接地带的建造方式,成本大幅度下降。
【铜包钢扁钢的施工环境要素】
铜包钢扁钢在防雷接地中使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因为施工环境都不一样,有些还相差很大,因此双和防雷今天要跟大家探讨的是关于铜包钢扁钢的施工考虑因素。
1、好的导电性铜包钢扁钢本身的电阻率应远小于自然土壤电阻率,只有这样的铜包钢扁钢才能投入使用,有实际价值。由于一般的土壤电阻率ρ=10~10Ω.m,所以铜包钢扁钢要求ρ≤5Ω.m 。
2、长效接地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使用中土壤的含水量受环境、季节影响都很大。因此要求铜包钢扁钢的功能要长期有效,其使用寿命应大于30年。投入使用应无失效或 其它不良反映。
3、提高金属耐腐蚀性能铜包钢扁钢是接地电极和土壤之间的媒介物,除了要考虑地下环境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接地装置在泻流时形成的电化作用,铜包钢扁钢不仅本身应无腐蚀性,还要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接地装置的使用寿命,铜包钢扁钢的pH值应在7-12之间,呈碱性或弱碱性,既能有效的防止土壤中的酸、碱、盐、湿度影响,有可以在金属接地极表面形成钝化保护膜。
4、耐受大电流冲击接地装置正常运行时只是不平衡电流,通常只是毫安到安培级电流,遭到雷击或短
路电流时,接地极下泻的电流高达千安到百千安,铜包钢扁钢在大电流的情况下不发热、燃烧或形成挥发物。
5、具有一定的负阻特性由于土壤中存在一定的空气间隙,因而接地装置在自然土壤中的接地电阻呈现有电容性,准确地说应称为接地阻抗。而且工频下的接地电阻要比冲击波下的冲击阻抗大,这样就使接地装置在大的电流冲击下的暂态地电位比按欧姆定律推算的地电位低,使得接地装置更趋安全。这就要求铜包钢扁钢的电性能具有非线性,数学表达式为:ρ=ρ0*δa式中:ρ -冲击波下铜包钢扁钢的电阻率Ω.mρ0-铜包钢扁钢的阻性常数,Ω.mδ -电流密度,A/mm2a - 非线性指数,要求a<0显然,这一特性类似与避雷器阀片的特性方程U=C.I,当指数a是一负值时意味着电阻率随电流密度增加会自动地下降,时接地装置在流入电流急增时,暂态电位则升高不多,起到类似于阀片电阻的作用。当然,铜包钢扁钢于避雷器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接地装置上还是起到了应有作用。
6、对环境无污染、无毒、无异味铜包钢扁钢要埋在地下的,施工时要于施工人员接触,这就要求铜包钢扁钢本身应无毒、 无刺激性气味,敷设地下后于土壤接触,其成分不对自然土壤造成污染不含任何有毒的重金属和其它有毒元素,同时也不能造成地下水污染。
7、易于施工应用铜包钢扁钢的接地工程有很多是在山区、野外,因条件所限,没有良好施工条件,
如有严格配比要求,就会限制其应用范围,所以要求铜包钢扁钢要易于施工不应添加特定的设备。
【双和寄语】为什么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因为得到的好处多;想要得到好处的人更多。我不知道你想不想得到好处,但是你只要来这我绝对就会给你好处!防雷,给你优惠!
公司电话:0317-8557781
公司手机:15720485781
Q Q:2942201715
公司网址:http://www.hftbg.com/
公司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工业开发区
(联系人-----销售员:李沙沙、经理:曲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