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有度,别给孩子带来精神虐待

   2016-09-25 6320
核心提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90%以上的家长认为好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好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

90%以上的家长认为好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几乎100%的家长认为好苦恼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而身体好,思想好都排在后面。可见高期待已成为我国未成年子女的父母的重要情绪结。这种情绪结一旦产生,就会容易产生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精神虐待”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也大于打骂体罚。

教育孩子,要有度别给孩子带来精神虐待

虐待儿童表现在4个方面:
(一)身体虐待
(二)精神虐待或情感虐待
(三)漠不关心
(四)性虐待
但它们特别表现在对儿童的精神虐待以及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教育成长方面的漠不关心。精神虐待又分为主动精神虐待和被动精神虐待两种:主动精神虐待主要来自于家庭和教育机构,其表现是对儿童进行污辱、威胁、贬损、过度惩罚、戏弄刁难等等;而被动虐待则是没有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对儿童漠不关心。
“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
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发现了孩子的思想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便采用警告、恐吓、揭短、讽刺等方式来治服孩子,这极大地束缚孩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精神。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便常用挖苦的形式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照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使得自卑这团乌云遮盖了孩子的心灵空间。众多的精神虐待并没有使家长感到满意,继而家长又加大了“精神虐待”的强度,导致了恶性循环,并且诱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法国邦迪的让—韦迪耶医院的儿童精神病科医生米雷耶.纳坦松认为,对婴儿的第一施虐者是父母双亲,而虐待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与婴儿间的关系不睦。因此,帮助建立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是预防虐待的好好方法。这种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尽管母爱一再得到歌颂,但母爱的本能与父爱的本能都一样,都不是天然生来的,所以,和睦的双亲—婴儿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有不少母亲对其婴儿过份冷淡,并有犯罪感,两者间的关系很紧张。当婴儿是个早产儿时,母婴分开的焦虑就使这种情况更加强烈。米雷耶.纳坦松医生肯定,在新生儿救护室,尽管婴儿的身上还插着很多管子,让母婴进行驱体接触有利于母婴间建立和睦的关系。
如今,对儿童的苛求主要在教育方面,问题来自于在学校的学习: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班内是好好的,直到考上理工大学。这就会儿童带来严重的精神障碍。米雷耶.纳坦松医生说:“我收治了一名7岁的儿童,他患的是动脉高血压病。在他身上查出了大量的肾上腺衍生物,一种应激激素。肾上腺癌会导致这种情况,但体检未发现他有肾上腺癌。原来,这名儿童学习出众,他的父母双亲就在当年将他放在了较高的年级,他因此就遇到了学习困难。而其双亲尽管很和蔼,但从未考虑将他再放回原来的年级。”当学校与家庭对儿童共同苛求时,情况就会更糟。
对儿童或青少年不择手段地驱使是另一种精神虐待
例如,一个名叫埃丝特的科特迪瓦小女孩一年前被她母亲带到了法国,以照看其弟弟并干家务活。她母亲经常打她,不让她吃饭,污辱她,给她剃光头,在情感上彻底孤立她,并说她眼神不好,要为好小的那个畸形儿的降生负责。长期的精神折磨使埃丝特出现了精神障碍,于是她被送进了精神病儿童收养院。在这种情况下
,与肢体虐待相比,精神虐待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既大又不易治愈。因为儿童将其与父母的关系融洽看得非常重要,甚至于比其肢体完整还重要。
此外,美国的一位精神病医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在一个小村庄,一位教师污辱并粗暴对待一个由八九岁小孩组成的班级,致使这个班级中的所有小孩都出现了行为障碍和睡眠障碍,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明显下降了。学生的家长们很快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那位教师被调走了,于是,学生们大都恢复了正常,只有两名在家里受精神虐待的儿童除外。原则上讲,教育机构经常故意地贬损学生也就算是施虐者。
还有一种精神虐待,其危害不太严重:有些家庭对其儿童的日常生活总是进行严格的控制,不让他们“浪费时间”,总是让他们学习,给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结果是这些儿童既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也无法有本能的行为。
精神虐待儿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儿童会自暴自弃、出现行为障碍、在社会活动中会出现攻击行为,或者是正好相反:畏缩、学业失败、总想自杀、得漫游症、将来不能适应成年人生活、对自己的后代也进行虐待。因此,儿童的父母以及从事教育的人士应切记:千万不要精神虐待儿童,精神虐待儿童危险多多。
另外,有关专家指出: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其次,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再次,加强自身修养,改善自己的观念。而有过“精神虐待 ”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行为上的障碍,比如自卑、焦虑、自私等心理疾病,难以适应社会。
童年少年是好美好的时光,也是一个人身心完整的发育成长的阶段。这个时期的情绪体验既显得“单纯”,又终身难忘,它对一个人的心智结构,道德观念、性格模式的铸造至关重要,深深影响人的一生。因此,笔者呼吁,请走出教育误区──精神虐待,不仅家教如此,学校社会教育也应如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