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种植技术

   2015-03-13 780
核心提示:【生长习性】野生于山地阳坡、草坡、林缘、路边等处。喜温暖气候,耐寒,地下根可忍受-30℃低温,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
 【生长习性】野生于山地阳坡、草坡、林缘、路边等处。喜温暖气候,耐寒,地下根可忍受-30℃低温,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可种植,排水不良的土地,不易种植。怕涝、忌连作。


1.选地与整地: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每亩施基肥复合肥30---60公斤,耕深25-30厘米。耙细整平,作宽1.2米的畦,长短不限。

【繁殖方法】用种子和分根方式繁殖。

1.种子繁殖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稍晾即可播种。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沟深0.5-1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细土,稍镇压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在15-18 ℃的温度下,播后15天左右出苗。黄芩种子发芽率60%。亩播种量2千克。 

2.分根繁殖:春季黄芩未萌发新芽之前,将根挖出,切下主根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挖穴栽种,覆土压实,浇水,10天左右可长出幼苗。此法可缩短生长周期,但比直播的根杈多。

【田间管理】1.间苗:幼苗初齐后,分2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行距12-15厘米定苗。2.中耕除草:幼苗出土后,及时松土除草,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1年进行2-3次,没有杂草,有利于植株正常 生长

3.追肥: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磷酸二铵10公斤,助苗生长,提高产量。6月底7月初,每亩追施过复合肥10--20公斤。在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一遍水

4.摘除花蕾:如不收种子则剪去花枝,减少养分的消耗,促使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病虫防害】主要病虫有叶枯病,危害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向内延伸,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迅速蔓延,致叶片枯死。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根腐病,危害根部。发病初期个别支根和须根变褐腐烂,以后逐渐蔓延整个根部,腐烂,全株死亡,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病株。

【采收加工】黄芩以根入药。种植2~3年后收获,至秋后茎叶枯黄时将根刨出,去掉茎叶,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撞去外皮,然后晒干或烘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企业大数据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