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跟孩子讨价还价

   2015-01-24 曹晖1260
核心提示:人生就像沙漏,撒完了都回去不了。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做个和孩子不讨价还价的父母。
 和孩子去逛街,原本说好只买衣服,结果孩子又要买玩具;朋友送了一盒巧克力,跟孩子约定一天只能吃一块,结果却是过一会撒撒娇又吃一块,过一会耍耍赖又吃一块……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感觉,跟孩子相处的时间里太多时候都像个小贩不停地在“讨价还价”。
想做一个干脆利落温和又有原则的父母吗?多照照孩子这面镜子吧,在和孩子互动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抛开面子、放下身段,做个不讨价还价的家长。

该不该跟孩子讨价还价
带领父母成长团体多年,接触过许多用心学习、努力成长的父母,发现只要有心吸收相关新知、演练沟通技巧,亲子关系都能获得相当程度的改善。然而,要真正落实“人人平等”的精神、建立“尊重孩子”的态度,却需要敏锐的自我觉察力,以及愿意放下“权威”身段的勇气。

其中,几个例子留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有位妈妈和多年不见的老友们约好一同晚餐,下了班就赶着去幼儿园接女儿,一路兴奋地告诉孩子:“晚上妈妈要带你去见我的几位好朋友,今天到超市只能进去一下下,买些水果和面包就要走了,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又逛又玩。我们要赶时间,你先答应妈妈不可以要求买任何东西,好不好?”女儿眨着大眼睛似懂非懂的点头道:“好,我今天不能买东西。”

未料当妈妈挑着水果时,女儿却拿了一个小盒子从文具部跑来:“妈妈,这个盒子好可爱喔,可不可以买这个?”妈妈提醒她:“我们不是约定好了吗?今天你不能买东西喔!”女儿有点失望的将文具盒归了位,不一会儿又兴冲冲拿了一个小娃娃跑过来说:“妈妈,这个娃娃会跳舞耶!”这位妈妈耐住性子答道:“我知道你很喜欢,但是这个娃娃看起来不是很耐用,大概只能玩个几次吧!改天我们到百货公司买品质好一点的,百货公司的虽然贵一点,但你可以玩久一些呀!”女儿说:“可是你很少带我去百货公司嘛!而且百货公司又没有这么漂亮的!”即使嘴巴里抱怨着,女儿还是把小娃娃归回原位,乖巧地跟着妈妈去排队结账了。

收银机前的展示柜正促销着全家都喜爱的口香糖,女儿指着广告开心的提醒妈妈,妈妈也很欢喜的拿了一条口香糖说:“好,这个大家都喜欢吃,而且你今天也很乖,就当做给你的奖励吧!”结账后母女俩愉快地赶赴聚会地点。

这对母女互动顺利流畅,好后皆大欢喜,看似成功的沟通,其实却隐含着一般父母不易觉察的“自我中心”之深层态度。我问了这位妈妈:“既然是作为女儿很乖的奖赏,如果她喜欢的小娃娃和展示柜促销的零食价格差不多,你愿不愿意买给她这个小娃娃?”“是全家要吃的零食,为什么要说是给她的奖品?”这位妈妈愣了一下,若有所悟地笑了起来。

很多家长都找不到管教孩子的界限

孩子自我克制的表现确实值得鼓励然而妈妈言语上的肯定,如:“你今天能够依照约定来做,真是不容易!”“你愈来愈懂事了!”等说法,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效果更胜过任何物质奖赏。在结账时临时决定买口香糖来奖励孩子的自律,更容易让孩子对于原先约定的原则产生疑惑。明明说好除了水果和面包之外不能买其他东西,结果却是依照妈妈的喜好与判断来决定买或不买。若平时家中习惯存放一、两包口香糖随时可食用,那么,让孩子清楚了解买口香糖是为家里补货用的,就不容易引起混淆和疑惑。
此外,既然约定好今天不买额外的东西,又提到“改天到百货公司买好一点的”,岂不是自找麻烦?如果女儿发现货架上有跟百货公司卖的同款商品而且价格更实惠,那么今天到底要不要买给她呢?
记得还有一位妈妈,为了牙齿健康之故,平常对儿子吃糖管制甚严。孩子生日当天收到一大盒糖果的礼物,妈妈知道必得放宽规定,於是找来儿子商量一天吃几颗糖果比较恰当。五岁多的小男孩想了想,开口说:“我一天吃三颗就好了”,妈妈马上回应:“那你一天吃两颗好了。”儿子没再说什么就接受了妈妈的规定,因此妈妈觉得这是一次圆满的互动。
事实上,孩子提出一天吃三颗已经自律甚严,但即使孩子的要求合理,许多父母仍然习惯和孩子讨价还价,好终虽然顺了父母的意,却让孩子产生“自己做的决定永远不够好”的自我概念,无法增长孩子的信心。我当下问这位妈妈:“如果儿子说一天两颗就好,你会不会说一天吃一颗好了;如果孩子说只要一颗就好,你要不要考虑乾脆叫他不要吃好了?”这位妈妈当场哈哈大笑,也对于自己的威权有所觉察。

做个不讨价还价的父母
管教孩子时先想清楚合理的行为底线,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在这个范围内,父母不只应该痛快的答应,更要为孩子的自我节制喝采;如果孩子的要求超过合理的范围,就需要说明底线在哪里,并且温和而坚定的执行;如果孩子的要求让我们发现自己原来规范并不合理,那么,就清楚的告诉孩子修正的理由。凡此种种都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一个讲道理、重民主的个体。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只要我们愿意抛开面子、放下身段,做个不讨价还价的父母,就能从亲子互动中看到自己的盲点、逐渐成为更成熟的爸妈。
昨天有个家长说,她的朋友在家很强势,一发火丈夫都不敢说话,训斥孩子后,爸爸和妈妈都不理孩子了,孩子还要来讨好妈妈,跟妈妈道歉。问我们该怎么办?这样的家庭很多很多,这样被压抑的孩子怎么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呢?

   人生就像沙漏,撒完了都回去不了。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