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保养”成经销商赚钱利器,9成车主被经销商诱导做无用保养

   2015-01-20 2650
核心提示:9成的车主由于了解不多,专业知识缺乏导致“被保养”,近8成车主遭遇过“过度保养”其中以3年驾龄以下者居多。面对后杀手杀招防不胜防的保养诱惑,要保持理性,科学保养。9成车主受经销商保养诱导。应多问多学防止被忽悠
 “过度保养”成经销商赚钱利器

 

低驾龄车主好难抵挡诱惑
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钱买了一辆汽车,肖小姐对座驾爱护有加。她经常收到购车4S店发送的汽车保养信息,“新车开了8000公里,但已经保养了3次,每次都是收到店里短信就赶紧去了,生怕车子出什么问题。而且每次保养都更换机油和机滤。”也就是说,她每次保养的间隔里程3000公里都不到。“这就是典型的过度保养。

”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周刊主编徐锋称,保养频率高虽然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于频繁实在没有必要。科学地确定各类保养作业的间隔里程,能使汽车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还能节省保养费用和修理费用。“消费者不懂车,一收到短信或电话就开过去保养,不知不觉让自己成了4S店的赚钱利器。”在遭遇“过度保养”的人群中,79.5%的车主驾龄不到1年,68.6%的车主驾龄在1-3年之间,而一旦车主驾龄超过3年,遭遇“过度保养”的诱惑便降到10.4%,而拥有5年以上驾龄的车主则基本不会遭遇“过度保养”。

 

中国市场新车销售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在抢占市场份额过程中,新车销售的利润正变得越来越低。由此,售后服务和二手车业务成为经销商赢利的第二和第三渠道。近日,华西都市报投放《2013汽车售后养护状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总共收到问卷10803份,其中车主的样本为9637个。调查数据显示,由于车主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商家的诱惑,有77.6%的车主曾遭遇爱车“过度保养”,这其中驾龄3年以内的车主遭遇得好多。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周刊主编徐锋提醒,过度保养对车子没什么好处,而且花费更高,车主应该理性对待经销商的各种保养“诱惑”。
9成车主受经销商保养诱导。应多问多学防止被忽悠
汽车进入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也就是10多年,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工作的原理以及用车规律等并不是很懂,所以对汽车4S店的提示和诱导存在盲目信任。在遭遇“过度保养”的车主中,91.3%的人是在商家提示下发生的,而在种种提示手段中,好为常用的手段为短信和电话。事实上,除了短信和电话,在4S店内,车主也会受到诱惑。“我经常接到类似的电话,朋友从4S店打来电话问,售后建议换掉某某零件,问我有没有必要。听了我的建议后再决定是否更换零部件。”《新快报》汽车周刊主编徐晨华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种问题在汽车售后服务领域非常普遍。“一个建议是,一定不要盲从4S店工作人员,要多问多咨询身边懂汽车的人,这样才能防止被4S店诱导。车主弄清楚汽车保养节点后,对经销商的诱惑短信和电话大可以置之不理。”消费者多一个“心眼”的同时,汽车行业的相关协会也应该制定相关政策,约束经销商的这种诱导车主“过度保养”的行为,倡导诚信消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欧美等一些汽车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徐晨华表示,一方面在国外,诱导过度保养容易遭到消费者起诉,要付出的经济代价非常高;另一方面,国外消费者非常懂车,不会轻易受到经销商诱惑。
名词解释 过度保养
所谓“过度保养”,指车辆未到实际保养周期,却被动受外界商业因素影响所进行的保养情况。比如,同一款车在国外和国内的保养周期是不同的,在国外保养每1万公里/次,而在国内可能由于商家的说辞,保养就变为每5000公里/次。再比如,消费者购车时首保为5000公里/次,但未到首保时就收到4S店“保养营销”提示而去进行保养。小贴士在保养方面,新京报汽车周刊主编何醒言提醒消费者,尤其是低驾龄车主应注意以下几点,谨防过度保养:1.保养并非越勤越好,保养过度车子容易患“富贵病”;2.无需一味追求高标号汽油,汽车标号并非越高越好,即使高档车也不等于必须加高标油;3.轮胎不一定要进口的,国外的新款轮胎对国内用户并不一定实用;4.机油并非加得越多越好,机油太多会导致发动机在工作时轴柄、连杆大端会产生剧烈的搅动,增加了发动机内部功率损失,还使溅到缸壁上的机油增多,产生烧机油故障。应将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线之间为好。
性命攸关行驶异常好受关注
《2013汽车售后养护状况调查》还发现,性命攸关的行驶异常情况好受车主担心。去年5月,张楠买了一辆10多万的轿车用于上下班开。现在开了有7000公里,一直都没什么问题。但好近几天开车的时候,张楠发现,在油门不动的情况下车偶尔会一顿一顿的,就像有人不时踩了一下刹车的感觉,主要是在时速60公里内出现。去了4S店,也没有问出具体的问题。上网查了一下,有的说是油路、油泵的问题,有的说是点火线路、火花塞的问题。张楠很担心,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他出交通事故。从本次数据调查分析来看,每百名消费者中,有56.4%的消费者会担心购买车辆出现行驶异常的状况,比如车身抖动,跑偏等。车辆变速系统异常是消费者第二担心的故障问题,比例达到48.7%。由此可见,越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消费者越是关注。
汽车消费也有区域“歧视”
区域“歧视”偏远城市车主好闹心
除了过度保养,本次调查还发现,车险理赔仍然存在较大困难,80%的车主曾面临理赔不足的问题。而且,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点,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从中国整体汽车故障发生率来看,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边远地区“阶梯式”递增现象,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故障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不仅如此,经过进一步深入剖析,我们发现区域中还存在一个现象,即城市经济活跃度越低、汽车故障发生率越高、维修服务水平反而越差!另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一线城市至四线城市的故障率依次逐级上升,差距高达13.1%;故障解决效果却逐级下落,差距整整有8%。从区域到城市,我国车企在市场维护的标尺为地域经济活跃性,即越繁荣的地区故障率越低、相应的解决效果越好,由此引发的消费者区域“歧视”问题不容小觑。
车险赔付“十赔八不足”
“理赔难”一直是车险投诉的焦点,近日,华西都市报就接到市民李先生的投诉,称自己驾驶一辆中华H530时,与前面的一辆奔驰唯雅诺商务车发生碰擦,造成对方车辆受损。交警部门于当日作出事故认定书,认定李先生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李先生已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第三方责任险。该保险公司对其所撞的奔驰唯雅诺商务车估损金额为7000元左右。事故发生后,受损车辆的维修方亦对受损车辆进行了估损,损失共计12000元左右。前后一算,相差5000多块钱。对此,4S店的解释是,保险公司委托鉴定机构对受损车辆进行鉴定时,是按照汽配件市场上一般材料的价格进行估价的,但是奔驰的原材料比较紧缺,而且价格相对要贵;其次,保险公司定损时维修面积和4S店要求的维修面积不一致,这中间油漆、钣金等材料费用肯定要多点;而且工时费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其实,李先生遇到的难题并非孤例。根据调查分析发现,八成以上的车主在进行故障大修时遇到过赔偿不足的情况,且多发生于4S店内。其次,车险中介和电话车险直销也是理赔难的高发源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