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制止孩子偷拿行为的步骤。
第一步:问清楚原因
孩子发生偷拿行为之后,父母好先要做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先冷静两分钟。在自己情绪不再冲动的状态下,再与孩子正确地交流,了解孩子偷拿东西的原因。千万不可当着他人的面训斥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羞辱感。孩子产生偷拿行为的原因各式各样,一定要准确了解孩子偷拿行为的背后因由,才有可能真正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除了与孩子谈话,听孩子说出理由以外,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判断孩子说出的理由是表面的还是深层的。因为孩子年龄小,往往说出的理由是表面的,甚至说不出来什么正当的理由,作为父母,这时候一定要自己去分析孩子偷拿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步:解决当前的行为
体罚和忽视都是不正确的。
在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偷拿之后,父母该想想采用什么方式来应对了。
如果孩子偷拿是因为想要得到某种东西而去偷拿,可以告诉他们以后遇到想要的东西,需要直接跟爸爸妈妈商量,爸爸妈妈会对他的建议进行考虑来满足他的需要。
如果孩子是因为跟人学或者想表现自己的勇敢,而去偷拿东西,父母则需要向他们说明拿别人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别人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着急,就像你丢了自己的玩具一样焦急。
如果孩子的偷窃是因为长期被忽视而产生的,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时对孩子的关爱太少。努力营造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温暖与情感关怀,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第三步: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行为
建立规则和物权概念
跟孩子讲道理不如从小在家里贯彻一种规则,比如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动。当然,前提是孩子的东西父母也不要随心所欲地处理,要听孩子的决定,或让孩子自己管理。
当孩子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等物品时,要明确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更不能随便拿。必须征得小朋友的同意后才可以玩,而且玩完后要立即还回小朋友,并要谢谢小朋友。即使孩子哭闹不止,不同意还回去也不行!幼小的孩子可能讲道理会不懂,但可以给与适当小小的惩罚,如抱孩子离开,不再同意他玩小朋友的玩具,几次这样的惩罚,孩子就会知道借了不还的后果,慢慢就会建立一种规则观念。
给孩子适度零花钱
对学龄儿童,父母可以每周给与适当的零花钱。同时也要教育并教会孩子怎样合理计划使用自己的零花钱。但不要粗暴的参与孩子的零花钱的使用。让孩子通过对自己零花钱的管理学会怎样理财和合理预算规划使用零花钱,并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用品等。同时也要教会孩子控制自己见什么要什么的欲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及时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对三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尽量不要与其长时间分离,使孩子有被抛弃受冷落的感觉。长期分离,会使孩子因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产生焦虑,孤僻。而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偷拿行为。确实因工作困难需要与孩子分离时,父母尤其是母亲,要经常回家探视孩子,或通过电话、视频等现代化手段与孩子多联系,多沟通,增加感情的交流,减轻孩子的焦虑不安和孤独感。
平时多倾听多观察孩子的语言和行为。家长要随时通过倾听孩子的语言和观察孩子的行为,来发现孩子的周围环境变化和行为的变化。孩子的内心变化一般会同时伴有行为变化的。如一个听话的孩子会突然变得敏感和偏激;而一个平时活泼好动的顽皮孩子突然变得很乖,很听话,不再出去疯,也不出去找小伙伴,但同时或开口吞吞吐吐的要钱的借口多了起来。那么这里面说明孩子肯定遇上了什么问题而又不敢和父母交流。此时细心的父母如果能很好的和孩子交流,就会发现孩子多数时候是遇上不良少年的威胁了。
在孩子出现问题后,家长能认真思考,及时寻找原因,利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使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样孩子也会很快改正自己的这种不良行为的。如果父母能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苗头,及时解决当下的问题,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对预防孩子的偷拿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