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监测设备在垃圾填埋厂厌氧修复技术中的应用

   2022-12-22 天禹智控官网天禹智控1650
核心提示:垃圾填埋技术由于其处理量大、适应性较强、投资低、收效快、运营管理简单且符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不断的增长。据估计,2017年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年产量将超过四亿吨。生活垃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治理,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带来长远的影响。


       垃圾填埋技术由于其处理量大、适应性较强、投资低、收效快、运营管理简单且符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是目前我国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各地建设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部分填埋场陆续进入了封场阶段。封场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则是:维持填埋场的气体导排、渗滤液收集处理,保证渗滤液排放和气体释放达标、覆盖面完整与径流顺畅排除,以及进行各项环境监测,监控填埋场及周边的环境质量等。可见,在垃圾填埋场封场后直至完全稳定化的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内,填埋场仍会持续产生大量的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填埋场垃圾产生的甲烷气体不但加剧温室效应,还有引发爆炸事故的风险;而垃圾渗滤液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容易对周围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封场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实现填埋垃圾在2-3年完成快速稳定化,以消除填埋场对附近的居民健康及自然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这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垃圾组成成分复杂、非均质性较强、地域差别较大,导致填埋场生态修复难度大,效率低。目前,对垃圾填埋场进行修复的技术主要有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两大类,其中原位修复技术又分为厌氧修复与好氧生态修复技术。厌氧修复技术主要是将填埋场进行原位封场,并持续对填埋场进行填埋气和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原位封场的厌氧修复技术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但运行时间长,封场后续需持续运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填埋场方能达到稳定化;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为保证整个工程运行的稳定及安全,对工程运行过程产生的沼气的组分就成了工艺流程监控可视化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我公司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多气体同时测量技术,开发出先进的红外沼气分析仪。与其他的方法比较,红外吸收光谱法具有很多优点:精度高和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广、响应速度快、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好、可实现多组分气体同时测量、能够连续分析和自动控制。目前天禹研制生产的红外沼气分析仪基于气体对红外光吸收的郎伯-比尔吸收定律,采用国际上好新的非色散红外吸收光谱法(NDIR)技术,并结合嵌入式的硬件和软件技术,可同时测量垃圾填埋过程以及其他工业过程中的CH4、CO2、H2S、O2 的浓度,为垃圾填埋厌氧修复过程中的监控提供保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