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会影响一篇好文章。常见的错别字分析

   2019-12-30 3690
核心提示:错别字是文章公害之首,这点几乎毋庸置疑。之前有个略带颜色的笑话,说两会修改新《婚姻法》,打字员一疏忽,把一夫一妻打成了一

错别字是文章公害之首,这点几乎毋庸置疑。之前有个略带颜色的笑话,说两会修改新《婚姻法》,打字员一疏忽,把一夫一妻打成了一天一妻。人大会审议时普遍反映:就这一条改得好,与时俱进!


这当然是讽刺,但同时也说明,错别字能使文意谬之千里,假如把一篇雄文比作一座大坝,那错别字可能就是让其溃败的蚁穴。


辛辛苦苦写出的公文出现了错别字,实在是很恼人的一件事。


明明已经用尽洪荒之力,立意相当高远,标题也很亮眼,内容比较实在,语言非常讲究,离好稿子只有一步之遥。

现在很多人都用智能拼音打字,在输入部分拼音时会出现一些相关联的字词,由于选择速度较快而发生错误,形成错词病句。此次汪峰王峰之误,应该就是此类。


校稿人员要从撰写文章的过程入手,亲自体验出现错误的情景,加深校核印象,对读音相近的字保持高度警惕。


例如,在写机遇与挑战并存时,避免把“与”写成“于”;在写多少名群众参与活动时,避免把“名”写成“民”。常见的容易搞错的同音字还包括:发轫(误为发韧),杂糅(杂揉),沧桑(苍桑),宣泄(渲泄),文身(纹身),抑或(亦或),挖墙脚(挖墙角),原动力(源动力),式微(势微)。


二是用法不清。


由于对字词的用法含混不清,导致用词不准,出现文字错误。其中好容易混淆的是“的、地、得”,网上关于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很多解释,但关键要把握的就是:“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模式为“的+ 主语或宾语(名词)”;“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模式为“地+ 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模式为“谓语(动词或形容词)+ 得”。


再譬如,“做、作”用法区分比较复杂,有时还存在通用的情形,但在写作实践中有其习惯的用法,“做”字后面一般接具体的事物或动作,“作”字后面一般接抽象的事物。


三是字形相似。


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要善于总结,将字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字归集起来,组建错字库,核稿时有针对性地检查正误。


例如,崇与祟,前者用作崇拜、崇山峻岭,后者用作鬼鬼祟祟;腾与滕,前者用作奔腾、腾云驾雾,水向上腾涌,后者为姓氏滕;鹜与婺,前者用作趋之若鹜,后者为地名婺源;赢与嬴,前者用作输赢,后者为姓氏嬴。


常见的形似字还包括:窠臼(误为巢臼),仓廪(仓禀),镌刻(隽刻),高亢(高吭),引吭(引亢),如法炮制(如法泡制),蛰伏(蜇伏),一炷香(一柱香),住持(主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知识常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常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