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胡鞍钢,祖籍浙江省嘉善县,1953年4月27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78
至1988年先后在唐山工学院(现河北联合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赴美国耶鲁大学,1993年回国。200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荣誉经济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到2007年12月已经正式出版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系列专著(12部)、合著(16部)、主编(9部)、合编(6部)、英文著作(5部)共计47部。他所撰写的国情报告是中国高层的必读之物,多次应中国政府有关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并且先后荣获国内外多项杰出奖项。2012年7月3日,胡鞍钢当选为北京市出席党的十八大的代表。
成长过程
胡鞍钢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当过全国劳动模范。1969年胡鞍钢同千千万万的知识青年一样被下放到北大荒,成为了黑龙江制造加工建设兵团的一员,1976年10月,胡鞍钢转到华北冶金地质勘探队,从此开始在环境恶劣的乡村进行艰苦的勘探工作,乡村的艰苦生活也给了胡鞍钢日后进行国情研究提供了真实的体验。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胡鞍钢参加了高考,经过刻苦的努力后被唐山工学院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现任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研习工学,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获博士学位。父亲胡兆森 19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家族
父亲胡兆森 ,1928年出生于浙江嘉兴,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系动力学专业,1951年起在鞍钢、本钢、首钢任技术员、工程师,后在冶金部、国家科委任职,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3]
胡兆森四个儿子都有建树[4] 。大儿子胡鞍钢(1953-?),现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5] 。二儿子胡包钢(1955-?) 现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6] 。三儿子胡本钢(1956-?),现为国家开发银行信息总监,国务院参事。四儿子胡红钢( 1978-?),现为 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教授[7] 。
学术经历
1991年至1992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3年在美国Murray state University经济系做访问学者;1997年在美国MIT人文学院做客座研究员;
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做客座研究员;
2000年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访问教授;
200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教授;
2003年初在法国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中国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2004年,在世界银行发展研究院做合作项目研究。
国情研究
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
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胡鞍钢是国情研究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经过多年的努力钻研,胡鞍钢教授在中国国情分析和经济发展等领域已经发展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并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术研究特点。他所撰写的报告多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多次应国家部委邀请参与国家长远规划制定和部门咨询。其研究成果不仅为高层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社会效益。
主要著作
胡鞍钢同志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
经济发展与发展政策。胡鞍钢教授著作颇丰。截至2003年9月,他已正式出版中国国情研究系列专著和合著共计43部,其中个人专著9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合著20部;在海外出版中文版8部、英文版6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由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内部刊物摘发的国情研究报告及政策建议若干份。
2011年—2012年,相继完成了《人间正道》《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等一系列研究与著述。[1] 2012年,围绕着党的十八大主题,胡鞍钢和他的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后写了17篇国情报告,许多重要成果已吸收并反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鞍钢教授与王绍光教授主持的几部研究中国制度的著作《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中国集思广益型决策》《中国式共识型决策》《目标治理》等,2013年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0]
其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就业与发展-中国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中国发展前景》《中国挑战腐败》《中国战略构想》《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中国大战略》《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SARS: 健康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