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企业会员第1年

深圳市凯冠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加关注0

欧美验厂和体系认证辅导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邢楠
  • 电话:0755-28377534-803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供应产品 > 威海 IATF16949认证的适用范围及其所需费用
威海 IATF16949认证的适用范围及其所需费用
单价 面议对比
询价 暂无
浏览 31
发货 广东深圳市付款后3天内
过期 长期有效
更新 2020-11-17 19:28
 
详细信息IP属地 广东省深圳市 电信
 IATF16949认证的适用范围

IATF16949认证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标准,这个标准只适用于在汽机行业供应链内的厂商,而且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所谓"汽机行业"只包括在道路上行动的车辆,如汽车、卡车、巴士、及摩托车

2、工业用车辆、农耕机、挖矿车、建筑用等等,非道路上使用车辆,均不在适用范围

3、适用认证的"现场(site)",必须有增值的制造过程(valueaddedmanufactureprocess)

而"制造"的定义必须包含在下列各项中:

1、生产用原材料

2、生产用或服务用之零件(PartsontheOEMcars),非OEM的零件均排除在外

3、装配

4、热处理、焊接、喷漆、电镀或其它加工服务.

另外,准备接受认证者,必须有12个月的绩效纪录。这些绩效纪录必须根据生产中的产品和所使用的质量管理体系(QMS),对于已建立的生产设施,提供过去至少12个月的绩效数据。

对所有在协同认证的外部及支持场所,必须在90天内完成所有场所的审核。如果超过此期限,认证程序将视同无法完成。

 

IATF16949认证的审核流程

1.企业需求分析明确企业需求;企业需求分析;潜在需求分析

2.咨询过程策划全期工作计划;咨询阶段计划;定期工作效果评价

3.体系诊断诊断计划;现场实施;诊断报告;改进建议

4.体系分析企业顾客需求分析;现有管理体系分析;薄弱环节分析;运作效率分析;管理体系整合分析

5.体系设计确定体系运作流程;确定流程接口;确定组织结构及职能;明确资源要求;体系整合设计;系统的文件化体系设计

6.培训提供管理层培训;标准理解培训;文件编写培训;体系运行培训;内审员培训;认证准备培训;专项培训

7.文件编写指导分分部门的辅导;符合性实用性操作性;书面修改意见;文件适用性接口性讨论;文件审批发布

8.ASNs系统建立ASNs需求确定:ASNs系统分析;ASNs系统建立;ASNs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9.体系运行指导运行前独立的辅导;运行中效果的检查;改进建议;跟踪改进效果

10.体系评价及改进二次体系内审;体系内审纠正措施提出;纠正措施跟踪及评价;指导管理评审;与其它管理体系整合效果评价;整合体系的改进

11.咨询/实施效果的评价企业书面的评价;企业顾客满意度对比;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对比;咨询/实施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12.预审及认证准备指导选择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模拟现场审核;纠正措施跟踪;认证准备辅导;接受正式认证

 

IATF16949认证标准包含的内容

1、一个中心:以顾客为中心;

2、二个基本点:顾客满意和持续改进

3、三个代表:管理者代表/顾客代表/质量代表

"三个过程:COP/MP/SP

"三种审核:体系、过程、产品

4、四大体系:QS9000、VDA6.1、EAQF94、AVSQ94,四大步骤:PDCA。

5、五大模块: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五大工具书:APQP/PPAP/SPC/FMEA/MSA;

6、过程六个方面:输入、输出、设备、人员、方法、绩效

7、七大程序文件:文件、记录、培训、不合格品、内审、纠正和预防措施

8、八大基本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IATF16949认证中有关高管理者的审核要点(一般高层的审核主要集中在是否有宏远的远景规划)

1.1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么?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么?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吗?

1.2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个层的目标?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

1.3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对于未达到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

1.4高管理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

1.5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有提供适用的资源?

1.6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理解的?

1.7顾客的投诉如何处理?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着顾客满意呢?

1.8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

1.9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管理人员权职?

1.10高管理者是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