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企业会员第1年

骏伯人力资源公司  
加关注0

社保代理 人事外包 劳务派遣 代发工资 代缴住房公积金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产品分类
  • 暂无分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钟小姐
  • 电话:020-38023538
  • QQ:771741347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供应产品 >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现怀孕,能否要求回复劳动关系?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后发现怀孕,能否要求回复劳动关系?
单价 面议对比
询价 暂无
浏览 26
发货 广东广州市付款后3天内
过期 长期有效
更新 2017-03-08 16:55
 
详细信息IP属地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 电信/海珠区电信
 何女士是某外资公司的项目主管。不久,何女士所在项目组被撤销,公司人力资源部与何女士分别进行了两次协商。何女士虽希望转岗,不同意解除劳动合同,但实在找不到适合的岗位。好后,双方在经济补偿金问题上达成一致后,签署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书。
 
离开公司后,何女士却意外得知自己怀孕已有一个月。于是,何女士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以自己不知道怀孕而同意解除合同系重大误解,并根据《劳动法》关于女职工怀孕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要求撤销协商解除合同书,恢复双方的劳动关系。
 
那么,何女士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吗?
 
说案
《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女职工在“三期”内的,用人单位是不得依据劳动者不胜任工作、医疗期届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经济性裁员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并不禁止。
 
当然,问题的关键在于,何女士与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中是没有关于“重大误解”的规定的,目前只能根据《民法通则》中关于重大误解进行解释。好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此类合同可以申请撤销或者变更。因此,重大误解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基于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等错误认识,使自己的行为后果与本意相反。
 
而本案中,何女士在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书时,应当知道协商解除后的法律后果,经过三次协商,其有解除合同的本意,至于合同解除后发现怀孕系对自身客观情况判断有误,毕竟公司是无法预知其怀孕的。因此,何女士关于重大误解的主张不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