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百圆裤业人工成本进行利润操纵,以及前后矛盾的终端销售等问题特别值得关注。

   2012-05-04 中国网互动中心2250
核心提示:百圆裤业的全部产品均采用外包加工模式,公司并没有自行生产类业务,因此收支结算和成本构成核算也非常简单,向外包加工商采购裤子成品计入存货-库存商品,在直营店或加盟商确认卖出时结转为成本。这意味着该公司年度内对外采购总金额,应当等于当年度利润表中经营成本发生额,再加上资产负债表中存货-库存商品科目的净增加额。但是这一显著的财务逻辑,却未能体现在百圆裤业的财务数据当中。
山西百圆裤业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招股说明书采购情况部分的信息披露,2011年上半年从前五位供应商处合计采购金额为6264.25万元,占全部采购总量的56.74%,由此不难计算出全部采购金额为11040.27万元,而这一数据也恰与披露的成品裤装采购总额11040.52万元基本相当。这意味着在不考虑对外销售成本结算的影响下,库存商品应当增加11040.52万元。

同时,利润表显示,2011年上半年营业成本为13197.5万元,这意味着对外销售过程中消耗了13197.5万元商品,则二者差额2156.98万元应当形成2011年上半年库存商品的净减少金额。但是依照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库存商品2011年上半年末余额为6070.89万元,相比2010年末7398.84万元仅净减少了1327.95万元,与前文的推算金额之间相差了829.03万元的库存商品差异无法解释,而这一金额占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总额3464.92万元的23.93%,这意味着相当于半年度税前利润四分之一的成品库装流向不明。

对此,本刊认为,导致829.03万元库存商品差额产生的只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少报了营业成本导致虚增利润829.03万元,另一个原因便是虚增了期末库存商品余额、虚增资产。

事实上,根据该公司披露的2008年到2010年的库存商品详细数据,以及成品裤装采购总额和营业成本进行测算,不难发现资产负债表中的库存商品余额增加量,均显著高于根据采购总额和营业成本测算出的理论金额(见表1),可见2011年上半年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同样存在累计金额高达3208.94万元的库存商品差异金额流向不明,此间隐藏的风险之大无需多言。

"廉价高管"背后的利润操纵

高管人员的薪酬高于全体员工平均薪酬,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百圆裤业却似乎打破了这一常规,根据高管人员薪酬部分的信息披露,部分高管人员2010年全年薪酬尚不足5万元人民币(见表2),这一薪酬标准是否公允?这需要参照该公司全体员工的平均水平来进行判断。

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披露,2011年上半年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增加金额为995.16万元,对应该公司同期357人的员工总数,则人均半年度工资金额为2.79万元,则折合全年人均工资金额为5.58万元,远远高于前文披露的部分"廉价高管"薪酬收入。这些身居"财务总监"等要职的关键岗位,却宁愿接受远低于公司职工平均水品的薪酬,岂不怪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样也不会有甘愿"廉价"的高管,在不符合常理的薪酬体系背后必然存在隐情。值得关注的是,前文涉及的这些廉价高管人员,同时亦是百圆裤业的间接持股人,持股数量少则2万股,多则9万股,而这部分股权均是在2009年中参照每股净资产价格作价增资而来,一旦公司成功上市所能够获得的资本收益,绝非是区区数万元工资所能比拟的。

由此不难使人产生猜测,这些手握大笔股权利益的高管人员,在力促上市的利益驱使下,甘心承受"廉价",借此提升公司的利润水平,进而获得更高的股价定位、获取更大资本收益。上市前通过各种隐匿协议压低薪酬水平、增加利润,而在上市后大幅提高高管人员收入,是当前证券市场的常见现象,但是这显然涉嫌通过员工工资进行利润操纵,或许百圆裤业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前后矛盾的销售单价

百圆裤业的产品构成简单,仅包括三大类裤子,销售渠道则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两种。通常来说,直营店实现的销售收入全部纳入到公司的营业收入当中,而加盟店则需扣除归属于加盟商的差价收益,因此体现在公司财务数据中,直营销售单价将远高于加盟销售。同时由于二者单位成本一致,因此直营店毛利率将远高于加盟店毛利率,就这一点来看,百圆裤业很好地吻合这一行业特征。财务附注数据披露,2011年上半年加盟业务毛利率为35.07%,直营业务毛利率则高达66.49%,看似不存在显著矛盾,然而矛盾却潜藏在对销售单价的进一步测算当中。

成本数据披露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产品单位成本为48.31元,而这是不会受到销售渠道的影响的,直营业务66.49%的毛利率对应销售单价则为144.17元,而这一价格即是在售价统一管理条件下公司产品的终端市场价格。但是,如果针对该公司披露的不同价位产品,在2011年上半年的具体销售量占比进行加权测算,则可以推算出加权销售价格应为162.51元,这意味着该公司测算出来的直营业务实际实现的销售单价,远低于公司信息披露的价位,二者存在显著矛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便民信息
推荐图文
推荐便民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支付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法律声明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6014150号-8